杭州西湖龙井茶迎来开采:茶香远飘

潮新闻 记者 胡宗昊

白鹤峰比邻杭州西湖,站在山上远望,梯式茶园郁郁葱葱扎进山脚,约半人高的茶树冒着翠绿的尖儿向上生长,90后“茶二代”陈骏辰和67岁老茶农唐华钟的茶田,就在这里。

13日,西湖龙井春茶迎来今年首个开采日。位于杭州满觉陇村南侧的白鹤峰上,采茶工散落在茶田间,采摘今年的第一捧“春”。

杭州西湖龙井茶迎来开采:茶香远飘

腌菜为号

在陈骏辰的记忆中,每年春茶采摘的“信号”,是从家里腌制咸菜开始的,“每逢采摘季,采茶工清早上山、日落而归,十分辛苦,常常胃口不佳,所以我们会提前腌制咸菜,中午送饭时把这些开胃小菜一并送到茶田。”

俗语说,春茶“早采三天是宝,晚采三天是草”。开采日前夕,陈骏辰每天都会钻进茶田,“如果没有及时采摘达到标准的茶芽,只需一天时间,吸饱了阳光的叶片就会变宽厚,不仅影响成茶外观,也让口感更为苦涩。”

前几天降温,着实让陈骏辰紧张了一回。“我们最怕开采前气温降至零下或是碰上霜雪天。”陈骏辰说,低温会导致茶芽停止生长,并产生大面积凋零,印象中有一年开采日前夕碰上雨雪,不少茶户连夜去田间抢收春茶。

茶叶精贵,天气太热也不行。陈骏辰说,去年夏天连日干旱,西湖龙井茶正处于第二次修剪的时间节点,“由于日间温度高,只能选择在傍晚或凌晨浇水。”那阵子,他清晨5点半上山、8点半收工,傍晚再进行另一轮浇水,日子过得颠倒,好在抢救性工作到位,茶园总体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保障。

“今年茶叶长势不错,今天采摘的鲜叶,这周三周四差不多就能喝了。”陈骏辰用手轻轻拂过茶叶嫩芽,“第一批采摘的是龙井43号,发芽时间较早,芽形挺秀,茶汤滋味也较纯粹。”陈骏辰说,由于大家都有喝明前茶的习惯,龙井43号近几年成了大众的宠儿。

“不过,晚采摘的群体种同样口感良好。”陈骏辰说,“按照现在的长势,再过半个多月,群体种也可以开采了。”

刻匾开采

去年受疫情影响,开采时采茶工人手有些紧张,“今年情况好了不少,我们家茶田每年大概需要33名采茶工,人员比较固定,今年他们到位情况较去年从容许多,一些人提前三天就到了。”

在陈骏辰家,八口炒茶用的铁砂锅已经准备停当。他介绍说,炒茶时,茶叶汁水常会附着在锅上,凝结成颗粒,导致炒茶时受热不均,“所以每年炒茶前,都要用磨砂纸反复打磨锅体,并用毛巾擦拭,直到锅底变得锃亮,锅就磨好了,然后烧上火、打上油,就等着炒新茶了。”

杭州西湖龙井茶迎来开采:茶香远飘

今年,为迎接春茶开采,唐华钟特意制了一块木制牌匾,上写“满陇纳百川,茶香迎万客”。如今,登山客们在白鹤峰步道两旁看到的茅草亭、秋千、白鹤雕塑,都是唐华钟近十年来一点一滴布置的。

这几年,这条步道吸引了不少市民“打卡”。“最早搭建的是茅草亭,本想给茶农们一个休息和躲雨的地方,没想到登山客也很喜欢,后来东西就越添越多。”唐华钟说,自己的一些付出能方便别人,挺开心的。

茶香远飘

“今年开采季,我最高兴。”唐华钟说,一方面是因为今年茶叶长势良好,另一方面是名声在外的西湖龙井茶保护如今有了“金钟罩”。

“我们这的西湖龙井茶特别好认,色绿、香郁、味甘、形美,是别处龙井茶所不具备的。”唐华钟说,作为茶农,以前碰上有喝茶人与他争论龙井茶的真假,他还会争辩几句,现在不用这么麻烦了。原来,2022年《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》出台,立法保护西湖龙井茶品牌,明确应当在包装显著位置加贴西湖龙井专用标识;2023年2月15日,杭州市又出台《西湖龙井茶防伪溯源专用标识管理办法》,将西湖龙井茶产地证明标识变更为西湖龙井茶防伪溯源专用标识,分为“证明标N(茶农用)”和“证明标Q(企业用)”两种样式,茶企或茶农申请专用标识时,会对应输入序列码,保证每一张标都能追溯到源头。专用标识由主管部门印制,数量根据西湖龙井茶产量核定。

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市民们想要买到正宗的龙井茶,主要看有没有这个专用标识。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打击力度,确保店里销售的西湖龙井都是真货。

“立法的保护让我们茶农心里更踏实,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够真正了解西湖龙井茶。”聊到兴处,唐华钟将新制的牌匾反转过来,“我在后面还刻了‘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’,希望有更多人喝龙井茶、爱龙井茶。”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