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华毛峰(九华佛茶)

九华毛峰(九华佛茶)安徽省池州市佛教圣地九华山及九华山山脉南北邻近地域,主产区位于下闵园、大古岭、黄石溪、庙前等地。中国六大茶类之一 · 绿茶 · 不发酵 · 性偏寒,九华佛茶,4月中下旬  九华山下闵园、黄石溪、庙前等地。 

九华毛峰(九华佛茶)

九华佛茶选择清明前后采摘的芽叶精制而成。制茶工艺分杀青、揉捻、烘焙等工序,在制作加工上既秉承金地源茶,九华毛峰的传统工艺,又推陈出新,严格按标准化组织生产。其外观形态扁直呈佛手状,色泽深绿,白毫显露,香气清醇,冲泡杯中汤色明澈,宛若兰花绽放,风韵别致。

九华山历代名茶辈出,自唐至今闻名于世的茶叶有金地茶,天台云雾,九华龙芽,九华毛峰,黄石溪毛峰等。九华后山的黄石溪毛峰于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。

九华山最早的茶叶为”金地源茶”,又名”金地茶”,相传是地藏菩萨亲手种植。唐代以来,金地茶一直是寺庙特产,民间俗称佛茶。

九华毛峰属绿茶类

九华毛峰,产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区,是绿茶类名茶之一。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,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青阳县,被誉为“圣茶”的九华毛峰就产于此山。九华佛茶外形扁直呈佛手状,色泽翠绿,内质香高味醇,历史上称闵园茶、黄石溪茶,现统称九华佛茶。

九华毛峰特点

形状:扁直、匀齐、显毫

色泽:绿润稍泛黄

汤色:黄绿明亮

香气:高长清鲜

滋味:鲜醇回甘

叶底:柔软匀亮、成朵

九华毛峰(九华佛茶)

为什么九华山的茶叫佛茶

九华山的茶,原来是金地藏菩萨种下的。

《九华山志》载:“金地茶,梗心如筱,相传金地藏携来种。……在神光岭之南,云雾滋润,茶味殊佳。”金地茶即九华佛茶的前身,九华山的煎茶峰,相传为“金地藏携道侣于前汲泉烹茗”之地。金地藏在九华山提倡种茶、饮茶、从佛法,但不忘茶事,是“茶禅一味”的倡导者。

九华佛茶,又名九华毛峰,茶条匀整紧细,色泽嫩绿微黄,白毫披露,香气高长,色汤碧。

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,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、相互影响,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,即禅茶文化。讲求的“禅茶一味”,“禅”是心悟,“茶”是物质的灵芽,“一味”就是心与茶、心与心的相通。

东至:东至云尖

天鹅云尖、云雾雀舌、甘露青锋、玉露银锋、碧色天香同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。

天方茶业:

曾获得池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,上海国际茶文化节“海上名茶”金奖、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“名牌产品”、中国国际星级茶王大赛“国际名茶优质奖”、“安徽省市场畅销品牌”等称号,为国内独家产品。

九华佛茶之浅析

九华佛茶有三饮之说:静坐禅思,专注一境,饮茶可提神解困解倦,又可补充营养。陆羽的挚友释皎然有诗曰:“越人遗我剡溪茗,采得金芽金昆;素瓷绿色沫香,何似诸仙琼蕊浆”。一饮涤错寝,情思爽朗满天地;再饮清我神,忽如飞雨洒清尘;三饮便得道,何须苦心破烦恼,引物清高世莫知,世人饮酒从自欺……   

九华佛茶尚有“茶宴”之举:九华菩萨招道侣于峰前“汲泉烹茗”,聚二三道友在煎茶峰前饮茶谈经,已初具茶宴的雏形。至百文大师时,茶宴规模才日渐扩大。每当新春之际,在殿堂内由主持法师调茶示敬,再由进侍一一献给赴宴僧侣和文士,为此“献茶”之后,先启碗闻香、观色继而品尝;先饮茶而后行谈佛论经,畅叙情谊之事,此候“品茶”方告一段落。   

九华佛茶之品饮,也是郡守、太史官僚阶层的乐趣和喜好,后随佛教文化的兴起,于公元729年,即唐玄宗开元17年传入国外,日本以“和、清、静、寂”为基本精神的茶道由此而兴。南北朝时传入朝鲜,从此九华佛茶之影响遍及世界。

九华毛峰(九华佛茶)

九华毛峰起源

九华山茶著名于宋。南宋时的左丞相周必大曾撰写《九华山录》,他游九华谒金地藏塔,僧献土产茶“味敌北苑”。周必大评价其滋味可与贡茶北苑茶媲美。南宋陈崖,青阳人,居九华山,著《九华诗集》。他有《茗地源》诗句:“暖风吹长紫芽茎,人向山头就水烹”,自注:“晏生岩北溪上产茗,味殊佳。”在《煎茶峰》诗中自注:“昔金地藏招道侣于峰前,汲泉烹茗。”另有诗句:“春山细摘紫英芽,碧玉瓯中散乳花。”“缓火烘来活水煎,山头卓锡取清泉。”可见,当时九华山茶风之盛。

九华山茶在明清时期还有天台云雾、龙池云雾、东岩雀舌、九华龙芽、南苔空心、肉身仙茗等历史名茶。据考证,天台云雾即为现在的黄石溪毛峰,龙池云雾即为现在的闵园毛峰。1915年,黄石溪毛峰和闵园毛峰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同获金奖。

九华毛峰(九华佛茶)

为恢复历史名茶生产,1983年安徽省科委立项,安徽农学院和九华山管理处在九华山茶厂开始研制,使九华毛峰重新恢复历史荣光。

九华山入选“2020安徽文旅十大网红打卡地”,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、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,有“莲花佛国”之称。九华山奇峰异石,步步有景,处处清溪幽潭、飞瀑流泉,站在九华山还可以看见云海、日出、雾凇等自然奇观,气象万千,美不胜收。